污泥厭氧消化的監測化驗項目有哪些?
答(1)污泥厭氧消化的在線儀表顯示、監測的項目有:①進泥量;②排泥量(自排式排泥不需要);③pH值;④消化池內泥位;⑤消化池內溫度,熱交換器進出溫度;⑥沼氣產量;⑦各種自動閥門的開關及開關的比例;⑧各種泥泵、循環泵、沼氣攪拌泵等工作情況;⑨可燃氣體報警顯示;⑩脫硫系統工作情況;?消化池內壓力,沼氣柜內壓力,污泥泵、循環泵進出口壓力等。
(2)每日化驗項目有:①進泥、出泥的含水率(或含固率)、有機分、灰分、總氮、氨氮;②消化池內污泥的揮發性脂肪酸(VFA)、堿度(ALK)、含水率(或含固率);③后濃縮池上清液的CODcr、BODr、SS、總氮、氨氮、總磷;④沼氣中的CH4、CO2、H2S、H2等氣體組分的含量。
污泥厭氧消化系統的日常運行管理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1)消化池的管理。厭氧消化過程是在密閉厭氧條件下進行,微生物在這種條件下生存不能像好氧污泥那樣,依靠鏡檢來判斷污泥的活性。只能采用反應微生物代謝影響的指標間接判斷微生物活性,與活性污泥好氧處理系統相比,污泥厭氧消化系統對工藝條件及環境因素的變化,反應更敏感。為了消化池的運轉正常,應當及時掌握溫度、pH值、沼氣產量、泥位、壓力、含水率、沼氣中的組分等指標,及時做出調整。
(2)對于日常運行狀況、處理措施、設備運行狀況都要求做出書面記錄,為下一班次提供運行數據,并做好報表向上一級管理層報告,提供工藝調整數據。
(3)經常檢測、巡視污泥管道、沼氣管道和各種閥門,防止其堵塞、漏氣或失效。閥門除應按時上潤滑油脂外,還應對常閉閘門、常開閘門定時活動,檢驗其是否能正常工作。
(4)定期由技術監督部門檢驗壓力、保險閥、儀表、報警裝置。
(5)定期檢査并維護攪拌系統。沼氣攪拌主管常有被污泥及其它污物堵塞的現象,可以將其余主管關閉,使用大氣量沖吹被堵塞管道。機械攪拌槳纏繞棉紗和其它長條雜物的問題可釆取反轉機械攪拌器甩掉纏繞雜物方式解決。另外,要定期檢查攪拌軸與樓板相交處的氣密性。
(6)在北方寒冷地區消化池及其管道、閥門在冬季必須注意防凍,進入冬季結冰之前必須檢査和維修好保溫設施,如消化池頂上的沼氣管道,水封閥(罐)。沼氣提升泵房內的門窗必須完整無損壞,最好門上加棉簾子,濕式脫硫裝置要保證在10°C以上工作。特別是室外的沼氣管道、熱水管道、蒸汽管道和閥門都必須做好保溫、防曬、防雨等工作。
(7)定期檢査并維護加熱系統,蒸汽加熱管道、熱水加熱管道、熱交換器內的泥管道等都有可能出現堵塞現象、銹蝕現象,一般用大流量沖洗。套管式管道要注意沖洗熱水管道時要保證泥管中的壓力防止將內管道壓癟。沖洗不開或堵塞嚴重時應拆開清洗。
(8)消化池除平時加強巡檢外,還要對池內進行檢查和維修,一般5年左右進行一次,徹底清砂和除浮渣,并進行全面的防腐、防滲檢查與處理。主要對金屬管道、部件進行防腐,如損壞嚴重應更換,有些易損壞件最好換不銹鋼材料。維修后投入運行前必須進行滿水試驗和氣密性試驗。對于消化池內的積砂和浮渣狀況要進行評估,如果嚴重說明預處理不好。要對預處理改進,防止沉砂和浮渣進入。另外放空消化池以后,應檢查池體結構變化,是否有裂縫.是否為通縫,請專業人員處理。借此時機也應將儀表大修或更換。
(9)沼氣柜尤其是濕式沼氣柜更容易受H2S腐蝕,通常3年一小修,5年一大修。要對柜體防腐,腐蝕嚴重的鋼板要及時更換,陰極保護的鋅塊此時也應更換,各種閥門,特別是平常不易維修和更換的閘門也應維修或更換,確保5年內不岀問題。
(10)整個消化系統要防火、防毒。所有電氣設備應采用防爆型,并做好接地、防雷,嚴禁在防火、防爆區域內吸煙,進入該區域內的汽車應戴防火帽,進入的人應留下火種。不允許穿帶釘鞋和易產生靜電服裝的人員進入。另外報警探頭應正常維護保養,按時由權威部門鑒定、標定,確保能正常工作。還要備好消防器材、防毒呼吸器、干電池手電筒等以備急用。
為什么要對污泥進行調質?
答有機污泥包括初沉池污泥、剩余活性污泥及消化污泥,其中的固體物主要由親水性帶負電荷的膠體顆粒組成,含水率很高(一般為94%?99%)顆粒細小而不均勻,比阻大,脫水性能較差。為了改善污泥脫水性能,提高機械脫水效果與機械脫水設備的生產能力,需要調質來改變污泥的理化性質,減小膠體顆粒與水的親和力。污泥脫水的目的是進一步減少污泥的體積,主要是將污泥顆粒間的毛細水和顆粒表面的吸附水分離出來,這部分水占污泥中總含水量的15%?25%但經過脫水以后,污泥可呈固體狀態,體積減少為原來的1/10以下,這樣就便于后續處理、處置和利用。
多數消化污泥如不經過化學或物理調質將不利于脫水。污泥調質的方法包括:投加有機或無機化學藥劑;投加復合(有機、無機等組合)藥劑、淘洗法、熱調質法(可升高壓力)、冷凍融化調質、生物絮凝調質。調質的費用占污泥處理處置費用很大一部分,因此要特別重視調質藥劑的性價比,首先要保證達到規定的含水率以下,價格最便宜的就是好的藥劑。